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奥运会后,“鸟巢”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完工。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结构特点十分显著。体育场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场馆结构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4米,高69米。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3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相互围合,基础则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聚四氟乙烯)声学吊顶。
场馆特点
“鸟巢”如同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的波动的基座缓和了容器的体量,而且给了它戏剧化的弧形外观。在满足奥运会体育场所有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同时,“鸟巢”在设计上并没有被那些过于强调建筑技术化的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所主宰。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
基座
基座与体育场的几何体合二为一,如同树根与树。行人走在平缓的格网状石板步道上,步道延续了体育场的结构肌理。步道之间的空间为体育场来宾提供了服务设施:下沉的花园,石材铺装的广场,竹林、矿质般的山地景观,以及通向基座内部的开口。从城市的地面上缓缓隆起,几乎在不易察觉中形成了体育场的基座。体育场的入口处地面略微升高,因此,可以浏览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全景。
屋顶
体育场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统一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像编织一样,将建筑的立面、楼梯、碗状看台和屋顶融合为一个整体。如同鸟会在巢中加一些软填充物,为了使屋顶防水,体育场结构间的空隙被透光的膜填充。由于所有的设施——餐厅、客房、商店和卫生间都是独自控制的单元,建筑外立面的整体封闭因而是非常不必要的。
看台。
体育场内部,均匀的碗状结构形体能调动观众的兴奋情绪,帮助运动员超水平发挥。连贯一致的外表,使座席的干扰被控制到最小,声学吊顶将结构遮掩起来,使得观众和场地上的活动成为注意焦点。
×
确定
|
编号 | 单元名称 | 主视频时长 | 完成度 | 成绩 | 备注 |
---|---|---|---|---|---|
1 | 项目一 走近新生 | 90% | |||
2 | 项目二 你我眼中的建筑 | 90% | |||
3 | 项目三 建筑与我们 | 90% | |||
4 | 项目四 建筑工程施工 | 90% | |||
5 | 项目五 建筑工程造价 | 90% | |||
6 | 项目六 建筑工程装饰 | 90% | |||
7 | 项目七 建筑准职业人 | 90% | |||
8 | 项目八 建筑与人生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