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3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世博会结束后,展馆更名为“中华艺术宫”。
展馆外观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
中国元素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中华文明奉献给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将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提升人们的参观兴趣。
九州清宴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师将其“移植”到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 “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
建设情况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场地西侧、北侧和东侧为地上两层高的地区馆,南侧为中华广场,形成以南北向为主轴的统领空间,构筑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可谓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建筑面积为105879平方米,其结构体系为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所用钢材达2.3万吨。中间以4个混凝土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抗侧力及竖向承载体系,核心筒结构标高为68米。每个核心筒截面为18.6米×18.6米,相邻核心筒外边距约70米,内边距33米,屋顶边长为138米×138米。
技术尺寸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在34米以下仅存在16根劲性钢柱,即每个核心筒的4个角部设置截面为箱形的劲性钢拄,劲性钢拄从底板起始达60米,与屋顶桁架顶高度相同。从33.75米起,采用20根巨型钢斜撑支撑起整个大悬挑的钢屋盖。巨型钢斜撑底部与核心筒内的劲性钢柱连接,中间通过层层楼层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顶部通过钢桁架与核心筒连接,锚固于劲性钢柱上。为提供巨型钢斜撑底部的结构水平刚度,在33.15米处设置了劲性楼层(楼板内含钢梁)。33米劲性楼层、20道巨型钢斜撑及楼层与屋顶桁架层共同构成了整个钢屋盖的主要受力体系,提供了各楼层的承载支托。
节能环保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4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性、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例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w-E玻璃(低辐射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喷涂了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了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自遮阳体型,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
×
确定
|
编号 | 单元名称 | 主视频时长 | 完成度 | 成绩 | 备注 |
---|---|---|---|---|---|
1 | 项目一 走近新生 | 90% | |||
2 | 项目二 你我眼中的建筑 | 90% | |||
3 | 项目三 建筑与我们 | 90% | |||
4 | 项目四 建筑工程施工 | 90% | |||
5 | 项目五 建筑工程造价 | 90% | |||
6 | 项目六 建筑工程装饰 | 90% | |||
7 | 项目七 建筑准职业人 | 90% | |||
8 | 项目八 建筑与人生 | 90% |